書湖陰先生壁 古詩?書湖陰先生壁 宋代: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譯文:茅草房庭院經(jīng)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成壟,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保護著農(nóng)田,那么,書湖陰先生壁 古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書湖陰先生壁
作者: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注釋
①書:書寫,題詩。
②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隱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時的鄰居。也是作者元豐年間(1078-1086)閑居江寧(今江蘇南京)時的一位鄰里好友。本題共兩首,這里選錄第一首。
③茅檐:茅屋檐下,這里指庭院。
④無苔:沒有青苔。
⑤成畦(qí):成壟成行。畦:經(jīng)過修整的一塊塊田地
⑥護田:這里指護衛(wèi)、環(huán)繞著園田。據(jù)《漢書·西域傳序》記載,漢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領(lǐng)護。
⑦將:攜帶。綠:指水色。
⑧排闥(tà):開門。闥:小門。《史記·樊酈滕灌列傳》:“高祖嘗病甚,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羣臣。羣臣絳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噲乃排闥直入,大臣隨之。”張守節(jié)正義:“闥,宮中小門。”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傳》:“[李靖]乃雄服乘馬,排闥而去。”
清侯方域《寧南侯傳》:“[左良玉]走匿牀下。世威排闥呼曰:‘左將軍,富貴至矣!速命酒飲我!”
徐遲《祁連山下》:“風景排闥而入。”
⑨送青來:送來綠色。
這是作者題寫在湖陰先生居室墻壁上的一首詩。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是作者的朋友。
譯文
茅草房庭院因經(jīng)常打掃,所以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
王安石古詩《書湖陰先生壁》表達的是詩人閑適的心情。
全詩如下: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
黃鳥數(shù)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譯文如下:
茅草房的屋頂,經(jīng)常梳理更換,潔凈如新,沒有一絲青苔,庭院里親手栽種的花草樹木,成行成畦,院子外面一條小河護衛(wèi)著農(nóng)田,將綠油油的土地緊緊環(huán)繞,兩座青山好象推開的大門,送來了清涼的風和清秀的景色。
院外的桑樹枝葉稀疏,但楝花十分繁盛。微風輕拂,送來楝花的余香,越過墻頭直達心間。黃色的小鳥輕輕地幾聲啼叫,驚醒了午間的殘夢,恍恍惚惚,我還以為身在舊居半山園中。
詩意如下:
詩的前兩句寫到湖陰先生家里的庭院,茅草的屋頂經(jīng)常更換茅草,鮮亮如新,沒有結(jié)塊成苔,院子里也干凈整潔,親手種植的花木賞心悅目。
后兩句詩人將視線轉(zhuǎn)向院外,寫出了庭院所處的大環(huán)境。有山、有水、有田地,“護”和“送”兩個字將景物描寫得親切自然,好像世外桃源活脫脫地就在眼前。
古人有在墻上題詩的習慣,詩興大發(fā),提筆就來,本詩就是作者在借眼前的景物抒發(fā)自己心中的情感。
《書湖陰先生壁》這首詩是作者仕途受阻,退隱之后所寫的,朋友與鄰居常來家里做客,陪伴著作者,趕走了許多孤獨,作者通過這首詩,通過美麗的景物描寫,說明作者找到了精神寄托,下面就來翻譯這首詩。
書湖陰先生壁
宋代:王安石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譯文
長把茅草屋檐掃干干凈凈無鮮苔,花木規(guī)整成行成垅是你親手培栽。
一條流水護著田將叢綠纏繞如帶,兩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來。
賞析
這首詩是題寫在湖陰先生家屋壁上的。詩前兩句寫他家的環(huán)境,潔凈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兩句轉(zhuǎn)到院外,寫山水對湖陰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動與人相親,正是表現(xiàn)人的高潔。全詩既贊美了主人樸實勤勞,又表達了詩人退休閑居的恬淡心境,從田園山水和與平民交往中領(lǐng)略到無窮的樂趣。
前兩句是庭院之景,干凈無苔是由于主人的“長掃”,“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寫景又寫人。
后兩句寫自然環(huán)境之美,水“將綠繞”,山“送青來”,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現(xiàn)了主人愛好山水的情趣。
1.這是作者王安石題在湖陰先生居室墻壁上的一首詩。
具體如下:
茅檐長掃凈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2.譯文如下:
茅草房庭院經(jīng)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花草樹木成行滿畦,都是主人親手栽種。庭院外一條小河護衛(wèi)著農(nóng)田,把綠色的田地環(huán)繞,兩座青山推開門,送來青翠的山色。
3.附賞析一篇:
王安石詩《書湖陰先生壁》賞析
廣東?趙洪玲
--------------------------------------------------------------------------------
??宋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因主持變法,先后兩次被罷相,晚年退居江寧(今南京),自奉儉約,縱情山水,常訪僧問禪,勤于讀書著述。因而這一時期的作品在藝術(shù)上精益求精,構(gòu)思精巧,字句別致,意境清遠自然,為世人所推崇。《書湖陰先生壁》即其中之一。湖陰先生即楊驥,字德逢,是一位躬耕田園的隱士,是王安石晚年居江寧時的一位鄰居和好友。王安石在《元豐行示德逢》詩里有這樣的詩句:“湖陰先生坐草室,看踏溝車望秋實。……先生在野固不窮,擊壤至老歌元豐。”足見其交情甚篤。王安石題在湖陰先生壁上的詩共有兩首,這是其中一首。
古詩《書湖陰先生壁》全文如下:
其一:
桑條索漠棟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
黃鳥數(shù)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其二: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書湖陰先生壁》是宋代詩人王安石的作品。
詩詞釋義:
其一:
郊野桑枝招展,柳絲繁花裝點春的容顏,風把香味收起悄悄的吹過墻垣。
黃鳥數(shù)聲啼叫驚起了午間的殘夢,疑疑惑惑,我還以為身在舊居半山園。
其二:
長把茅草屋檐掃干干凈凈無鮮苔,花木規(guī)整成行成垅是你親手培栽。
一條流水護著田將叢綠纏繞如帶,兩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來。
作者簡介:
王安石(公元1021年-公元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臨川鹽阜嶺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以上就是書湖陰先生壁 古詩的全部內(nèi)容,《書湖陰先生壁二首》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七言絕句組詩作品。其一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其二 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余香暗度垣。黃鳥數(shù)聲殘午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