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紅樹亂鶯啼下一句?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宋代·徐元杰《湖上》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古詩三百首 , 春游 ,那么,花開紅樹亂鶯啼下一句?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湖上
徐元杰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翻譯
在那開滿了紅鎮敗花的樹上,歡躍的群鶯在不停的鳴叫;
西湖岸邊已御并顫長蔽梁滿了青草,成群白鷺在平靜的湖面上翻飛
下一句為“草長平湖白鷺飛”。出自宋代徐元杰的《湖上》。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詩。開頭兩句著力寫出了湖上的風光,亂鶯紅樹,白鷺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風和日麗的亮凱艷陽天里,人們欣賞湖上風光,心情該是多么舒暢。全詩語言清新流利,景物絢爛多姿,用音響和色彩繪出了一幅歡樂的湖上春游圖。
原文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作者簡介
徐元杰(1196-1246),字仁伯,號梅野,上饒縣八都黃塘人,自幼聰慧,才思敏捷。早從朱熹門人陳文蔚 學,后師事真德秀。官至工部侍郎,謚忠愍。有文集二十五卷,景定三年(1262)由其子直諒刊于興化,已佚。
清四車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握碰《楳埜集》十二卷。事見本集卷首趙汝騰序、卷末徐直諒跋,《宋史》卷四二四敬皮喚有傳。師學朱熹。南宋紹定五年進士,累官至大堂寺少卿,兼給事中國子祭酒,擢中書舍人。著有《梅野集》十二卷,傳于世。
在那開滿了紅花的樹上一群黃鶯兒亂啼,西湖岸邊已長滿了青草,成群白鷺在平靜的碰扒湖面上翻飛。暖風晴和的天氣,人的心情也很好,夕陽里船船游客吹簫擊鼓興盡而歸帆仿。
一、原文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二、出處
宋·徐元杰《湖上》
賞析
這首詩前兩句描繪西湖春天的繁華勝景:繁花似錦,團簇如樹,群鶯歡叫,岸邊草長,湖面平靜,白鷺翻飛,勾畫出一幅西湖春景圖。態吵纖后兩句由景到人,游人蕩舟遣興,沉醉在湖光山色之中,寫出了南宋時期西湖游覽的盛況。這首游春小詩打破了宋人重理趣、輕興致的特點,創造出優美的意境,運用氣氛烘托,色彩點染,畫面對比等手法,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這首詩寫詩人泛舟湖上,為兩岸明媚的春光所陶醉的愉快心情。
前兩句著重寫景。
“花開紅樹亂鶯啼”一句,從氣氛上烘托出西湖春天萬象更新、生機盎然的景象。“花開”而使樹顯得紅得耀眼,點出游湖的節令是春意正濃之時,同時又從視覺角度照應詩題,說明觀景之人正在“湖上”?!皝y鶯啼”從聽覺效果上更進一步渲染春天熱烈的氣氛。這里“亂”字用得很好,它不僅形象地描繪出紅林深處傳出的那此起彼伏的鳥鳴聲,還表現出黃鶯上下飛舞,穿梭于林間枝頭的動感。這一動一靜給春景又平添了幾分魅力。詩人以浪漫、具有強烈情感的紅色為基調,點以明快、活潑的黃色,形成鮮艷奪目的暖色調,從而產生了亢奮向上之情,成功地完成了畫面氣氛的渲染。
假如將“花開紅樹亂鶯啼”比作一幅圖畫的中景,那么,“草長平湖白鷺飛”一句則是這幅畫的遠景。詩人極目遠望,只見水天一色,遠處芳草繁茂泛青,近處湖水碧波激艷,沙洲上幾只白鷺怡然自得地時飛時落。這里以大自然的綠色為主,點綴些素潔的白色,形成一種偏冷的色調,給人以寧靜、清新的感覺。與第一句濃墨重彩的筆法迥然不同的是,詩人在這里用輕描淡寫的藝術手法創造出一種淡泊的意境美。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搭耐飛。
湖上
作者:徐元杰 (宋代)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日晴和人意好,液枝譽夕鬧段陽簫鼓幾船歸。
以上就是花開紅樹亂鶯啼下一句的全部內容,下一句是“草長平湖白鷺飛”。出處:宋·徐元杰《湖上》原詩: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譯文:在那開滿了紅花的樹上,歡躍的群鶯在不停地鳴叫,西湖岸邊已長滿了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