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1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浩瀚的科學,令人感到神秘,因為它仿佛翱翔在宇宙之中;可又令人感到親切,因為它無時無刻不陪伴在我們身邊。 3月23日下午3點40分,令人激動的“天宮課堂”開講了,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給我們帶來了一節有趣的物理課。那么,天空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范文600字(通用6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快來參考觀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范文600字(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1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浩瀚的科學,令人感到神秘,因為它仿佛翱翔在宇宙之中;可又令人感到親切,因為它無時無刻不陪伴在我們身邊。
3月23日下午3點40分,令人激動的“天宮課堂”開講了,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給我們帶來了一節有趣的物理課。太空“冰雪”、液橋演示、水油分離、太空拋物,這些奇幻神秘的實驗,之前我們都沒有接觸過,覺得那是一種很玄幻的東西,可在他們手下,顯得那么奇妙有趣,深深吸引住了我們,激發了我們進一步探索科學的欲望。他們有力的語言,聽眾認真的學習,不就是在彰顯國家蒸蒸日上的新面貌嗎?科學,并非是一類很抽象刻板的事物,可能也會是一種有趣形象、富有魅力的活動。也正是因為人們對科學的著迷以及不斷探索、追求,才有了中國偉大的航天事業輝煌的成就。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中國人的飛船一次次刺破蒼穹,飛向浩瀚的宇宙。
遠在空間站的神舟十三號乘組3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化身為“太空教師”,為廣大青少年兒童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空間站《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空間站《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1
我觀看了天宮課堂這一節目,這使我了解到了許多知識。
在2013年,我國航天員王亞平真正意義上做了第一次天空授課,而時隔8年,今日和曾經的技術有很大不同。而且這次攝像頭的數量為和質量都變好了,這也給航天員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且她還會手中拿一個攝相機,這可不比在陸地上拿著輕松。
張老師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在空間站中,正方體六面播種、根和芽的方向是什么?答案是根發散扎入土壤,芽背向種植面向光生長。因為地球有重力,所以地球山上植物的根向地下生長,而太空中微重力環境下,它的根會四處生長,并且根也會有彎曲,而且在土壤中生長。
第二個問題,從茶壺中向杯子中倒水,水會怎樣的?答案是,水在茶壺中且倒不出來。在微重環境下,水會漂浮在上面,是倒不出水的。
第三個問題,在空間站內,金魚能在敞口魚缸水中游動嗎?不能,因為水和魚分被分離開,并且水會在短時間內游一段時間,一會之后它們就會分開。
天宮課堂第二課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下面是我整理的關于《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與感悟,歡迎閱讀!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與感悟1
“天宮”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座空間站。你還別說,“天宮”這個名字可不是隨便定的,那里面如一座宮殿,樣樣俱全。
空間站是一個可供宇航員短期住宿,并可以做各種太空研究和實驗的“太空酒店式實驗室”。那為什么要修建空間站呢?空間站可以測試未來可能用于太空飛行的各種技術設備。還能獲得“失重”環境——這種在地面上難以長時間獲得的特別環境。但是往返一次太空成本相當高,能一次在太空中多待些時間,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所以這樣一個功能全面,又能讓宇航員住久一些的地方就誕生了。
首先,我們先來介紹我們“宮殿”的規劃。
天和核心艙就是宮殿的臥室,主要供宇航員們居住。貨運和載人飛船就如地上的車輛一般,用來運送貨物和人員。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目前還暫未完工,它們就是“宮殿”中的研發實驗室,用于各種太空實驗和科研工作。
太空中會面臨各種可想而知的危險,其中的威脅來自于我們熟知的太陽。
2022年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范文
一、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心得啟迪
的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挑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體驗,出生在新世紀的我,見證了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我看到奧運會上中國健兒矯健的身姿,為祖國感到驕傲;我看到“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成功,掩飾不住對祖國科技發展的自豪和喜悅;我還看到互聯網已經觸及千家萬戶,鼠標一點,指尖一觸,便無處不達
我在這個發展迅猛的社會里,回首過去,又展望著未來。如何在這大時代的浪潮里求得發展,是我,更是未來的你,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首先,抓準時代脈搏,根據時代需求來完善自我,才不會落于時代。世界的發展用“一日千里”來形容也不為過,這個時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講究高效,正在從注重簡單的實用性到滿足多樣化的精神需求發展著。身處科技人文發展不斷登上新臺階的你我,唯有不斷學習本領,掌握高精尖知識,才不會淹沒在時代大潮中。與時代同行的路上,我們需要一顆強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實難,作為青少年的我們,面對著生活中的風浪,又何嘗不應以“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昂揚姿態去面對呢?然而,與時代同行并不是做一顆隨波逐流的海草,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我們有著自己自由的精神、獨立的思考,不會人云亦云,更不會迷失自我,誤入歧途。
次太空授課活動采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這個距離地球370公里之外的課堂,讓青少年和科技的夢想“零距離”接觸。下面是我整理的關于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與心得,歡迎閱讀!
天宮課堂第二課觀后感與心得1
“星空浩瀚無垠,探索永無止境。”昨天下午,“天宮課堂”第二課準時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再次變身“太空教師”,在距離地面400公里的中國空間站,與全國6000萬中小學生,進行了一場天地間的科普對話。
目前我市中小學生正處于居家線上學習期間,在學校的號召下,學生們通過各種方式收看了這場特殊的太空直播,從天地差異中感知宇宙的奧秘、體驗探索的樂趣。為了激發廣大學子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不少中小學還特意組織策劃了相關主題活動。
“同學們,大家知道咱們中國的航天事業走過了哪幾個重要階段嗎?”昨天下午,和平區新星小學全體學生居家在線收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課前,五年級四班召開了有關“星辰大海?追夢不止”線上班會。班主任侯盛娟老師現場連線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518所研發處工程師張海軍。隨后張海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大家介紹了即將開啟的“天宮課堂”第二課的實驗內容。
以上就是天空課堂第二課觀后感600字的全部內容,空間站《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1 我觀看了天宮課堂這一節目,這使我了解到了許多知識。 在2013年,我國航天員王亞平真正意義上做了第一次天空授課,而時隔8年,今日和曾經的技術有很大不同。而且這次攝像頭的數量為和質量都變好了,這也給航天員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