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語錄十則?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孔子說:只讀書卻不認真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疑惑。5、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孔子說:仲由,教給你的理解了嗎?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這也是聰明啊。6、那么,孔子語錄十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學而》)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wèi)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學而》)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yǐ) 。”(《為政》)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
5.子曰:“由,誨女(rǔ)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泰伯》)
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
譯文:
1、孔子說:"學習知識并且時常地去復習多學知識,不也很快樂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事嗎?別人因為不了解你,而對你產生誤會但并不惱怒,不也是君子的風范嗎?"
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職盡責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守信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過了呢? "
3、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思考而不學習終將無所得。
孔子曾言:“學習新知并時常溫習,不是樂事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來訪,難道不喜悅嗎?即使他人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怨,這不正是君子風范嗎?”(《學而》)
曾子教導:“每日自我反省,是否對他人忠心,與朋友交往是否誠信,是否已溫習所學?”(《學而》)
孔子強調:“通過溫習舊知獲得新知,方能成為良師。”(《為政》)
他還說:“學習與思考缺一不可,只學不思會迷惑,只思考不學則會困惑。”(《為政》)
對弟子顏回,孔子強調:“真正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這就是智慧。”(《為政》)
孔子倡導:“看到賢人,要以他為榜樣;看到不賢之人,要自我反省。”(《里仁》)
他教導弟子:“三人同行,必有我師,取其長處,改其短處。”(《述而》)
曾子激勵:“男人要有堅韌和遠大抱負,以仁愛為己任,無論生死,皆是長遠之路。”(《泰伯》)
孔子以松柏喻人:“寒冬來臨,松柏的堅韌才顯現。”(《子罕》)
子貢詢問終身受益的訓言,孔子回答:“寬容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
孔子自省:“默默記下知識,永不滿足于學習,教導他人永不倦怠,這些我做到了多少?”(《述而》)
子貢提問孔文子的謚號由來,孔子解釋:“他聰明好學,不恥下問,因此稱為‘文’。
孔子語錄十則
孔子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如下就為大家收集了孔子語錄十則,歡迎閱讀!
孔子語錄十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里)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呢 "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后,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借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
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后(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附:孔子語錄十則感言
孔孟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孔子說:學習知識并且按時溫習它,不也令人高興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交流、學習),不也令人快樂嗎?別人不了解自己卻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過了呢?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孔子說:溫習已學過的知識,進而能有新的體味,就可以做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認真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疑惑。
5、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的理解了嗎?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這也是聰明啊。
6、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
孔子說:也許就是仁愛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
7、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孔子說:見到賢人就要向他學習,希望能達到他的水平,見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1.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2. 子曰:^v^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v^??
3.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微子)
4. 成功的職業,不一定是你心中的理想。
5. 人格如金,純度越高,品位越高。做人一輩子,一要以人品做底子。道德可以彌補智慧上的缺陷,但智慧永遠彌補不了道德上的缺陷。人的兩種力量最有魅力,一種是人格的力量,一種是思想的力量。品行是一個人的內涵,名譽是一個人的外貌。做人以德為先,待人以誠為先,做事以勤為先。
6. 為了自己想過的生活,勇于放棄一些東西。這個世界沒有公正之處,你也永遠得不到兩全之計。若要**,就得**安全。若要閑散,就不能獲得別人評價中的成就。若要愉悅,就無需計較身邊人給予的態度。若要前行,就得離開你現在停留的地方。早安!
7. 當你再也沒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時候,就是你開始得到的時候。
8.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9.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 我一點都不想祝你成長為一個出色的大人,我就想祝你永遠不要把世界活成理所當然的樣子。你得有自己的模樣。早安!
11. 微笑擁抱每一天,做像向日葵般溫暖的女子。
以上就是孔子語錄十則的全部內容,1、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2、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