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觀后感?1、看完電影《錢學森》,深深地被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堅貞的民族氣節和崇高的愛國精神所感動。同時,也深刻地體會到先進優越而又尖端的科學技術對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繁榮昌盛的劃時代作用!2、影片《錢學森》濃縮了我國偉大的科學家兩彈一勛——錢學森傳奇的一生。青年時代的錢學森留學美國,那么,錢學森觀后感?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錢學森電影觀后感 (一)
在觀看《錢學森》這部影片時,期間充滿了各種感動與鼓舞,令人心潮澎湃;同時也讓我們對錢學森的偉人偉事肅然起敬。錢學森身上有著豐厚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他的奉獻精神,他的民族氣節,他的堅強毅力,他的艱苦樸素,有力地顯示了他的品格、情操,無不令人景仰;但其中給我最突出印象和強烈感動,是他的愛國情懷。影片中有許多的經典語錄讓人記憶深刻:
他說:“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
他說:“不要服我,要服科學!”
他說:“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和導彈,哪怕它的存在帶來質疑和爭論!”
新中國的建立,使無數海外學子看到了祖國崛起的希望,他們紛紛歸國,投身于祖國的經濟軍事建設,錢學森正是這其中的一員。拳拳愛國之情,讓我感動。在這當中,以錢學森為首的尖端人才,卻受到了美國政府的阻撓。但是盡管如此,他們卻從未忘記報效祖國,時刻盼望著回到祖國,參加祖國的建設。盡管在美國受到特工的監視,盡管被軟禁,盡管被關進監獄,盡管不能再工作,錢學森都從未忘記回到祖國的懷抱。終于在一系列斗爭之后,海外的拳拳赤子終于如愿回到了祖國。
還記得在電影錢學森講了一句話:“手里無劍和手里有劍不出是不一樣的!”在那個年代,原子彈、氫彈、導彈是一個國家國防力量的象征,國防力量強大,國家就能在國際舞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則,只能淪為軍事強國的附庸。
每當大家看完一部電影后,內心一定會有所啟發或者有所感悟吧?及時記錄下來,以便于以后可以拿出來回顧,那么 觀后感 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2022關于最新電影《錢學森》的觀后感三篇,以供參考。
電影《錢學森》的觀后感前幾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一部電影《錢學森》,這部電影演繹了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爺爺傳奇的一生。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學院出身的教授錢學森,在美國擁有優越的研究環境和資源,但他卻心系祖國,歸心似箭,一心想用自己的畢生所學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而意識到錢學森巨大價值的美國政府對其歸國設置了重重障礙,甚至以間諜罪逮捕錢學森。最終,中國政府以放歸11名美軍戰俘為條件,迎回了錢學森。
錢學森回到祖國時,中國還是一窮二白,但他堅定地說:“不就是掉下來嗎?今天掉下來,明天再射上去,我一定要讓中國有自己的導彈”。終于,第一枚原子彈終于試驗成功,接著,錢學森又帶領科研人員克服天氣、地理等困難,完成了兩彈對接,在羅布泊靶場成功試射新中國第一枚導彈。大家都說他一個人可以抵五個師,可是錢學森卻說“不要服我,要服科學”。
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同志逝世于北京,享年98歲。
看完電影《錢學森》,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震撼于錢學森波瀾壯闊的一生,震撼于他和蔣英相濡以沫的愛情,震撼于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們努力趕超的干勁。縱觀整部電影,我看到了連接錢學森一生的兩條主線:拳拳愛國之心和琴瑟和鳴的愛情。
首先,對國家的深沉愛意決定了錢學森一生的方向,也造就了錢學森偉大的一生。設想假若錢學森沒有堅持報效祖國的決心,而是留在美國,也許他仍舊會是一個享譽全球的科學家,但他絕不會是這樣一個偉大的錢學森。學術上的造詣可以通過天賦和后天努力獲取,但報效祖國的行動卻需要一個人的高尚的愛國之心作為支撐,而這也恰恰是錢學森最讓人敬佩的一點。
在電影開頭,隨著一聲巨響,中國制造的火箭像一條巨龍一樣飛向太空,大廳里所有參與研發的科學家和工作人員頓時被喜悅的火焰點燃,整個大廳充滿著振奮的氣息。而已經進入暮年的錢老則安靜的坐在那里,微笑著享受著這一刻。也許對他而言,所有的艱辛在這一刻得到回報,也只有這樣的一種方式才能釋放他的快樂和欣慰。
錢老回憶到在美國時導師說過:你回到中國能做什么?現在中國的航天業沒有任何基礎,你回去相當于回到了農耕時代。當時意氣風發的錢學森堅定的說:祖國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就算只是回去種蘋果!如今,這棵蘋果樹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現在的錢老終于可以微笑的去回憶這段往事了。
1. 有時,感動悄然降臨,我們需要被感動,銘記那些觸動心靈的瞬間,同時,我們也能通過自己的行動感動他人。
2. 觀看《2007年感動中國頒獎大會》后,我被深深地打動了,淚水與笑容交織,普通人的平凡事跡,匯聚成強大的力量,他們散發的光輝,震撼了我的視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靈魂深處。
3. 頒獎臺上,錢學森老人的身影令人敬仰,97歲的高齡,見證了世紀的滄桑。歲月可能在他的臉上留下了痕跡,但他的智慧和勇氣讓生命之樹常青。正如頒獎詞中所述:“在他心中,國家至上,個人名利其次。他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先驅,為后來的研究者鋪平了道路,他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
4. 2007年,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成功發射,激起了全國人民的自豪感。錢學森,這位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感動了無數人。
5. 50多年前,年僅27歲的錢學森獲得博士學位后,毅然決然放棄了美國的優越生活,回到祖國,他說:“我很高興能回到自己的國家,我將竭盡所能,與中國人民一起建設我們的國家,讓我的同胞過上尊嚴幸福的生活。”這簡短的幾句話,流露出他對祖國無比深厚的愛意。
6. 當得知自己被評為“感動中國的人物”時,他謙虛地說:“不敢當。”此刻,我們感動的不僅僅是他的才華和貢獻,更是他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杰出科學家、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
———錢學森
錢學森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海內外的杰出科學家和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是人類航天科技的重要開創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
1950年錢學森想要回歸祖國,但當時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錢學森由此受到美國政府迫害,遭到軟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經過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不惜提前釋放11名在朝鮮戰爭中俘獲的美軍戰俘作為交換,錢學森同志終于沖破種種阻力回到了祖國。
自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制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此后的時光中,錢學森為我國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以及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學等。
2009.10.31上午8時6分錢學森這位航天泰斗這顆中國航天事業的巨星隕落了。
以上就是錢學森觀后感的全部內容,1. 有時,感動悄然降臨,我們需要被感動,銘記那些觸動心靈的瞬間,同時,我們也能通過自己的行動感動他人。2. 觀看《2007年感動中國頒獎大會》后,我被深深地打動了,淚水與笑容交織,普通人的平凡事跡,匯聚成強大的力量,他們散發的光輝,震撼了我的視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靈魂深處。3. 頒獎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