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作文500字?“1、2、3、4……這是數學中的數字。”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對我說。那時候,數學在我心中只不過是1、2、3幾個數字罷了;在幼兒園里,我知道了“1+1=2……”數學又是幾道算式;漸漸地,上小學了,我對數學又有了新的認識——已不再是從前那樣的加加減減了。小學一至三年級,那么,數學作文500字?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數學,比如買菜的幾斤幾兩、日歷上的幾年幾月幾日,還有一些數學的等式都與數學有關。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幾題數學題吧!
早上起床,當我們睜開朦朦朧朧的雙眼,第一眼就向鬧鐘看去,鬧鐘上的數字,就是生活中的數學。因為我們一天的時間是時針轉24圈、分針轉1440圈、秒針轉86400圈得來的。那24×30=一個月,一個月×12=一年,這就是時間的數學。
平時,我們都要去的菜市場里也離不開數學。星期天,媽媽帶我去買菜,在一個賣白菜的攤子前,媽媽和賣白菜的人討價還價起來,最后,以一斤八角錢的價格買三斤,送一斤的口頭協議買了三斤大白菜。媽媽問我:“我這樣買菜,每斤便宜了多少錢?”我想了想,對媽媽說:“便宜兩角。”若得賣菜阿姨直夸我。回到家里,媽媽問我:“你是怎么算的?”我笑了笑說:“我先算3斤大白菜×0。8元=2元4角,再算買3斤送1斤=4斤,然后再算2元4角÷4斤=6角,那8角-6角不就等于2角了嗎!”這就是生活中的單價×數量=總價。
我平時都要跟著媽媽乘公共汽車去新華書店,公交車一分鐘行駛一千米,大約二十分鐘就到了。媽媽問我:“我們家離新華書店距離大約有多少千米呀?”我一邊用手指比劃著一邊對媽媽說:“大約二十千米。
篇一:數學真奇妙作文500字
星期五放學回家,剛洗完手放下書包準備做作業,忽然想起昨天請外婆幫忙買數學科普讀物的事兒來,于是問道:“外婆,有沒有幫我買書呀?”“當然。”外婆拿起兩本書,“你說《馬小跳玩數學》好看,我就買了。不過這書只有六年級的,我就只好買這個了。”我拿起書隨意翻了翻便又隨手放在桌邊。“這書可以的,謝謝啦!”我對外婆說。
忽然,一旁的外公拿起我隨手放著的書,說:“張一涵啊,這書不錯,如果你都會做,那么你就已經超過五年級的水平了!我先考考你一個簡單的吧!”“好啊,我一定會做出來的!”我自信地說。 “你聽好了啊,題目這么寫:”外公翻了一頁,道:“剛剛結束了男子800米賽跑,馬小跳急著將比賽結果告訴大家。甲運動員說:‘丙在我前面。’得了第三的同學也來湊熱鬧:‘甲不是第四。’最后張達補充:‘他們的號碼和名次各不相同。’好了,你算算他們的名次。“ 我馬上拿起筆,在草稿紙上算起來。“好啦!你看看我對不對!甲就是一號,也就是第二名;乙是第四名;丙是第一名;丁是第三名!”“呵呵,對啦,你怎么算的?”外公笑瞇瞇地看著我。“我當然知道。甲說丙比自己快,第三的同學說他不是第四,也不可能是第三,只能是第二。
1. 數學作文500字
生活中的數學
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我坐在椅子上做作業,椅子由于年久,坐上去搖搖晃晃,爺爺知道后用一根木條斜著釘在椅子的兩條腿上,并讓我再坐上試一試,我竟然發現椅子一點也不搖晃了!我懷著好奇心“請教”爺爺,爺爺說:“椅子面、地面和一側的兩條腿組成了一個正方形,我在中間斜著釘上一根木條,不就分成了兩個三角形嗎?而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不信你也試試。”我懷著好奇的心動手用木條釘了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我拿著三角形無論怎樣使勁,也拉不動,而正方形輕輕一拉就變形了。我終于明白了爺爺為什么要斜著釘木條的道理。這就是我在課堂上所學的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不容易變形。看來、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呀。
于是、我開始尋找生活中的三角形。我仔細觀察,結果發現了生活中有好多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家里做飯用的鍋架上有三角形,相機的支架上也有三角形,停放時的自行車非常穩固,是因為自行車支架、地面和輪胎形成一個三角形,。。還有很多很多呢!由于我善于觀察生活,數學課上,我發言積極、精彩,還受到了同學和老師的夸獎。
有一天,媽媽給我買了一雙新鞋,我試過后小心翼翼地想把鞋再裝起來。可是我怎么也放不進去,最后只得向媽媽“求救”。
在生活中,數學的應用無處不在。無論是購物、建筑還是計算數據,數學知識都不可或缺。回想起小學六年,數學老師王老師引導我們認識了許多數學概念,讓我深刻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記得第九冊學三角形時,王老師用紅領巾、自行車的三腳架等生活實例,讓我們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并通過實踐活動掌握了這一特性。我在家里嘗試用這個原理加固了搖晃的小凳子,得到了全家人的贊賞。
掌握知識并將其運用到實際中并非易事,需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培養應用意識。王老師在講解統計單元時,教給我們如何收集和分析數據。回家后,我整理了家里的購物單據、水電交費單、牛奶費和學費單,計算出家庭的日常開銷,讓父母對家里的財務狀況有了清晰的認識。通過這些實際操作,我不僅掌握了統計知識,還學會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實踐對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至關重要。它讓我們從聽覺記憶過渡到視覺記憶,再到親身經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通過這些實際應用,我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也鼓勵同學們運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數學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它教會我們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培養了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心目中的小學數學課堂
課程改革,如春雷滾過,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波。課堂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多了動感、生氣與活力,時常有孩子們自己的真知灼見,讓人欣喜不已。我覺得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入手,使學生由機械、被動學習轉變為創造、主動學習。結合本人實踐,淺談幾點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針對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教材中抽象的、單一的、枯燥的知識,通過身邊熟知的、喜聞樂見的情境,以動促靜,引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與欲望,從創設的情境活動中輕松學到知識。
如:我在教學“找位置”時,我讓每個學生說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老師在教室里的位置,自己家的門牌號是多少?并說說它所表示的意思。再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如何去電影院中找座位,使學生學有所用,豐富和發展所學知識。在教學“比高矮”時,我開始便問學生:“誰想和老師比比高矮?”創設了一個老師與學生比比高矮的教學情景。然后讓學生討論如何比高矮,并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再引導學生觀察老師和同學是怎樣比的?如果老師坐著,同學站著,你會又什么答案呢?讓學生掌握比較的方法,再讓他們互相進行高矮比較,這樣使教學內容更具有問題性,趣味性,開放性,差異性和實踐性。
以上就是數學作文500字的全部內容,“時針一天轉幾圈?”林老師問我們。我們的答案五花八門,各式各樣,有說50的,還有說100的,就像猜謎語似的,都有十幾個同學被罰站了,我算了算了,心里有數了,但我也害怕說錯,萬一錯了也要被罰站的。高文昭問我,我告訴了她,可偏偏這時林老師叫到我:“唐睿琪,你說。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