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詩江南?《江南》漢代: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譯文:江南水上可以采蓮,蓮葉多么茂盛,魚兒在蓮葉間嬉戲。魚在蓮葉的東邊游戲,魚在蓮葉的西邊游戲,那么,樂府詩江南?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原文,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會認的生字,江 南 可 采 蓮 魚 東 西 北
會寫生字,可 東 西
《江南》
【作者】漢樂府 【朝代】漢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白話譯文:江南水上可以采蓮,蓮葉多么茂盛,魚兒在蓮葉間嬉戲。魚在蓮葉的東邊游戲,魚在蓮葉的西邊游戲,魚在蓮葉的的南邊游戲,魚在蓮葉的北邊游戲。
參考資料:-江南(漢樂府詩
江南詩詞吟詠
江南好 【唐·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 【唐·皇甫松】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
憶江南 【唐·劉禹錫】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嚬。
望江南 【宋·蘇東坡】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雙調(diào)望江南 壽秋水 【宋·劉辰翁】
齊眉舉,彩侍紫霞記。天上九朝島冉冉,尊前一笑玉差差。人唱自家詞。
籬下菊,醉把一枝枝。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風記我一聯(lián)詩。留著晚香時。
雙調(diào)望江南 壽張粹翁 【宋·劉辰翁】
七日后,董會是墾前。二月之間澤以此,余年河止萬三千。日擬醉華筵。
歌白雪,除是雪地傳。看取長生部屢倒,眼前橘粟術(shù)何直。自唱鵲橋仙。
江南好/憶江南 【宋·趙師俠】
天共水,水遠與天連。天凈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兩相兼。月映水中天。
人與景,人景古難全。景若佳時心自快,心遠樂處景應(yīng)妍。休與俗人言。
望江南 【宋·朱敦儒】
炎晝永,初夜月侵床。露臥一叢蓮葉畔,芙蓉香細水風涼。枕上是仙鄉(xiāng)。
望江南 【宋·周邦彥】
游妓散,獨自繞回堤。
1、原文
《江南》——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2、譯文
江南又到了適宜采蓮的季節(jié)了,蓮葉浮出水面,挨挨擠擠,重重疊疊,迎風招展。在茂密如蓋的荷葉下面,歡快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玩耍。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又忽然游到了那兒,說不清究竟是在東邊,還是在西邊,是在南邊,還是在北邊。
3、漢樂府·江南是一首漢代的樂府詩,這是一首采蓮歌,反映了采蓮時的光景和采蓮人歡樂的心情。在漢樂府民歌中具有獨特的風味。
【年代】:漢
【作者】:兩漢樂府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注解】
這首詩描寫了采蓮時觀賞魚戲蓮葉的情景。《樂府解題》云:“《江南》,古辭,蓋美芳晨麗景,嬉游得時也。”后四句用重復(fù)的句式,表現(xiàn)了魚在蓮葉間穿梭往來的輕靈的樣子,傳達出采蓮人歡快的心情。古代詩歌中用“蓮”字還有一種原因,是因為“蓮”和“憐”同音,因此也借來表示“憐愛”的意思,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宋朝周敦頤的一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更賦予蓮花以品性高潔的形象,從此蓮被譽為“花中君子”。
【拓展】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開始設(shè)立的一個掌管音樂的官署,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配樂演唱外,還擔負采集民歌的任務(wù)。這些樂章、歌辭后來統(tǒng)稱為“樂府詩”或“樂府”。今存兩漢樂府中的民歌僅四十多首,它們多出自于下層人民群眾之口,反映了當時某些社會矛盾,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同時,其風格直樸率真,不事雕琢,頗具獨特的審美意趣。
以上就是樂府詩江南的全部內(nèi)容,漢代,漢樂府 《漢樂府·江南》是漢代漢樂府創(chuàng)作的一首樂府詩。這是一首采蓮歌,反映了采蓮時的光景和采蓮人歡樂的心情。詩中沒有一字是寫人的,但是我們又仿佛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