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古詩?望洞庭 朝代:唐朝 作者: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譯文湖光秋月兩相和:風靜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潭面無風鏡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銅鏡,平滑光亮。那么,望洞庭古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
全詩如下: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全詩的字面意思:洞庭湖水色與月光互相輝映,湖面風平浪靜,猶如未磨的銅鏡。皓月銀輝之下,青翠的君山與清澈的洞庭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
賞析:
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微波不興,平靜秀美,分外怡人。詩人飛馳想像,以清新的筆調,生動地描繪出洞庭湖水寧靜、祥和的朦朧美,勾畫出一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寫澄徹空明的湖水與素月青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鑒,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表現出天水一色,玉字無塵的融和畫面。“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而且,似乎還把一種水國之夜的節奏——演漾的月光與湖水吞吐的韻律傳達出來。
第二句描繪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
望洞庭 劉禹錫
húguāng Qiū yuè liǎng xiāng hé
湖 光秋 月兩 相和,
tánmiànWúfēngjìngwèimó
潭 面 無風鏡 未磨。
yáo wàng Dòng tíng shān shuǐ cuì
遙望 洞 庭山 水翠,
bái yínPánlǐ yī qīngluó
白銀盤里一 青螺。
漢語版: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拼音版:
wang dong ting
[tang] liu yu xi
hu guang qiu yueliang xianghe ,
tan mian wu feng jing wei mo ;
yao kan dong ting shan shui se ,
bai yin pan li yi qing luo .
望洞庭 劉禹錫
hú guāng Qiū yuè liǎng xiāng hé
湖 光 秋 月 兩 相 和,
tán miàn Wú fēng jìng wèi mó
潭 面 無 風 鏡 未 磨。
yáo wàng Dòng tíng shān shuǐ cuì
遙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bái yín Pán lǐ yī qīng luó
白 銀 盤 里 一 青 螺。
°_涼涼2011-02-15
劉禹錫的望洞庭湖古詩如下:
1、前兩句的原文及賞析
原文: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賞析: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在月光下,湖光和秋月相互輝映,形成了一幅美麗的洞庭山水圖。詩人以清新的筆調、精辟的比喻,將洞庭山水的美麗表現得淋漓盡致。
2、后兩句的原文及賞析
原文: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賞析:詩人通過比喻的手法,營造出一種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這種美妙的意境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千里洞庭的安寧溫柔的氛圍。詩人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劉禹錫的簡介
1、生平經歷
劉禹錫出身于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于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任太子校書,遷淮南記室參軍。后來,參加了討伐叛變的藩鎮李按時之亂,并寫了《平李錄》戰歌作品,表現出了在政治上的才能和勇氣。
劉禹錫主張革新,對藩鎮割據的局面有所不滿。曾經擔任過一些地方官職,深入了解民情,對民生疾苦有著深刻的感受。詩歌中有著對時局的憂慮和對民生的關注。
2、文學成就
劉禹錫的詩作具有豪放激昂的風格,內容豐富多樣。
以上就是望洞庭古詩的全部內容,1,《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的七言絕句,全詩及拼音如下:望洞庭 wàng dòng tíng 唐代:劉禹錫 táng dài :liú yǔ xī 湖 光 秋 月 兩 相 和,hú guāng qiū yuè liǎng xiāng h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