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詩和絕句?絕句和律詩最大的區別是起源不同、句數字數不同、押韻不同。1、起源不同:律詩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因其格律嚴密而得名;絕句起源于漢朝及魏晉南北朝歌謠。2、句數字數不同:絕句一般四句,那么,律詩和絕句?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字數要求不同
律詩一般為八句,五言律律一共四十個字,七言律詩一共是五十六個字;超過八句就是長律,長律多數為五言,七言的也有,但不太多。絕句一般只有四句,所以字數只有律詩的一半,五言絕句是二十個字,七言絕句是二十八個字。
2、分類及要求不同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格律要求不如律詩嚴格,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也偶有六絕。
3、句子數量不同
絕句規定每首是四句,而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
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于絕句,但絕句的平仄對仗沒有律詩那么嚴格。
擴展資料
1、律詩的體裁沿革
律詩是近體詩的基本形式之一(唐人曾以律詩為近體詩的總稱,近體絕句也包括在內,后來才劃分出去)。它萌芽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定型于初盛唐間,成熟于中晚唐時期。
齊梁體的格律詩構成了對式律 (指全詩各聯之間均不粘的格律形式)、粘式律(指全詩各聯之間均粘的格律形式)和粘對混合律(指全詩各聯之間既有粘又有不粘的格律形式)三種類型,但以對式律為主,距離完善的近體詩尚有很大距離。
分類:文化/藝術 >> 文學 >>
問題描述:
律詩與絕句有什么不同
解析:
今體詩分為兩類,律詩和絕句。律詩分五律和七律,五律八句40字,2,4,6,8句最后一字壓韻;七律,八句56字,同樣2,4,6,8句末壓韻。絕句就是律詩的一半,只有四句,平仄壓韻和律詩一樣,也分五絕和七絕。注意,今體詩只能用平聲韻,決不可以用仄聲韻,也不可以換韻。
律詩和絕句就要講究“對”和“黏”。律詩8句,分為四聯。首聯(1、2句),頷聯(3、4句),頸聯(5,6句)和尾聯(7,8句)。每聯的上句叫出句(1,3,5,7),下句叫對句(2,4,6,8)。出句和對句的平仄相反,叫做“對”。后聯出句的平仄和前聯對句的平仄要相同,叫做“黏”。具體說,五律就是第3句的第2字平仄要和第2句的第2字平仄相同,依此類推,第5句和第4句,第7句和第6句的第2字的平仄都要相同。七律的“黏”不僅要求第2字,還要求第4字的平仄也相同。絕句的“對”和“黏”都和律詩相同。其實,只要牢牢記住律詩的基本平仄格式,就絕對不會出現失對和失黏的錯誤。
律詩還要求對仗。對仗就是要求出句和對句的詞義成為對偶,簡單說,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副詞對副詞,代詞對代詞。
律詩是八句七韻
絕句是四句三韻
律詩,形式固定,格律嚴密,每首八句。單句叫出句,雙句叫對句,合起來稱為一聯。一二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頷聯、頸聯一般要對仗。首句可用韻可不用韻,通常押平聲韻。五言簡稱“五律”,七言簡稱“七律”,十句以上的稱排律。
絕句,又稱絕詩、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詩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規格看,有的后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頷聯;有的前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頸聯、尾聯;有的兩聯都對仗,類似律詩的頷聯、頸聯;有的不用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和尾聯。絕句的韻腳在二、四兩句,通常押平聲韻。第一句如押韻,也押平聲字。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兩種,簡稱“五絕”和“七絕”。
律詩
中國近體詩的一種。格律嚴密。發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如果僅6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
絕句:按照詩歌格律
絕句
律絕
古絕
律絕
律詩興起
才
古絕遠
《玉臺新詠》律詩
現
前
南朝陳代
徐陵主編《玉臺新詠》
古絕句
名稱
種絕句雖
押韻
相
說平仄(zè)較
自由
或者
說
些詩
愿受格律
約束
律絕盛行
古絕句仍
沿用發展
古絕句五言特
七言非
少
按照每句
字數
絕句
五言絕句、六言絕句
七言絕句
其
五、七言絕句居
六言絕句
少
律詩:律詩
格律非
嚴謹
句數
字數
押韻
平仄
仗各
面都
嚴格規定:
1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規定每句五字
全首共40字;七律規定每句七字
全首共56字
2
限定用平聲韻
且
韻
底
間
換韻
五律
首句
入韻
例
入韻
變例;七律
首句入韻
例
入韻
變例
3
每句
句式
字
平仄都
規定:講究粘
4
每首
間兩聯必須用
偶
律詩
重要特點
其
兩聯用
用
仗悉聽尊便
應該
吧......
一“絕句”,每首四句,“律詩”,每首至少八句。
二、擴展知識:
1、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①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②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2、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詩,每首四聯八句,每句字數必須相同,可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詩定格基礎上加以鋪排延續到十句以上,則稱排律,除首末兩聯外,上下句都需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再如,絕句僅為四句兩聯,又稱絕詩、截句、斷句,平仄、押韻、對偶都有一定要求。 從上到下,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以上就是律詩和絕句的全部內容,一、律詩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個字的律詩叫五言律詩,簡稱五律(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每句七個字的律詩叫七言律詩,簡稱七律(如陸游的《游山西村》)。二、絕句每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