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年代觀后感作文600字?觀看《覺醒年代》觀后感1 古今多豪杰,憑一己之力力挽狂瀾,救國、救民之水深火熱。 ——題記 回溯到100多年前,那是一個動蕩不安,時局不穩(wěn)的年代,卻也是中國人民在黑暗中覺醒的年代。辛亥革命以來,整個民眾的思想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國許許多多的有識之士踏上了探索國家新出路的征途。那么,覺醒年代觀后感作文600字?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覺醒年代》觀后感4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覺醒年代》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覺醒年代》觀后感1
適逢建黨百年,中央1套隆重推出了《覺醒年代》,詳細介紹了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表的第一批中國共產(chǎn)黨員中華民族新派從反封建到求共產(chǎn)的轉(zhuǎn)化,在影視題材里第一次正面大張旗鼓的樹立了陳獨秀先生獨立思考、個性張揚、奮發(fā)有為的形象。
從流亡日本反思國可以愛也可以不愛被愚忠派當做漢奸,到回國創(chuàng)立新青年雜志,再到入京任教將新青年轉(zhuǎn)移到北京,被北洋政府逼迫從北京返滬,陳獨秀先生倡導的民主和科學,振聾發(fā)聵,一時風頭無兩,激勵國人。
覺醒一詞,用的恰如其分。清末以降,無數(shù)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圖存之路。有封建士紳的洋務運動,有勛親貴胄的君主立憲,有封疆大吏的東南互保,有神鬼顛倒的太平天國,有農(nóng)民起義的捻軍,有不明真相的義和團,有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有張騫為代表的實業(yè)救國,甚至有袁世凱為代表的軍政府復辟、張勛復辟……各派各流,粉墨登場,偌大中華,成了演練場,成了試驗田。
觀《覺醒年代》有感6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觀《覺醒年代》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覺醒年代》有感1
為什么是陳獨秀?不是其他的人物不“香”,只是這他實在是一枝獨秀,讓人挪不開眼。
歷史中真實的陳獨秀——一張黑白照片,且不論,咱們只來說說這《覺醒年代》中讓我感動的陳獨秀。
陳獨秀一出場,便是趁愛國知識分子激烈討論中國存亡問題時,偷了一碗盒飯,旁若無人得解決溫飽問題。這哪有一點大家的樣子?蓬頭垢面,不修邊幅,只道一句:“這樣的國,無可救藥。”之后能怎么樣?激起了學生的憤怒,他只得落荒而逃。滑稽,但不可否認,他,是清醒的。
我曾看到過一個關(guān)于山石和卵石的辯題,便立馬想到陳獨秀,他無疑是一塊山石,他兼具“鋒芒外露,舍我其誰”的感性及“時不我待,逆流而上”的批判性。一面,人們仰慕他一身傲氣,另一面,人們擔憂他銳氣傷人。
他這塊“山石”總是爬上屋頂,批評指點四方的風景。他那封建大家長的做派,對家人,對學生,對同人,叫人又愛又恨。尤其是面對兩個已然有自己的想法的兒子,他一面與他們說教,維護他家長的形象,一面又小心翼翼地,不動聲色地待他們好。
《覺醒年代》講述了革命人士找到的沖破舊思想的羅網(wǎng),看一場有意義的新文化運動。主要提倡科學與民主,反對舊禮教、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而后來的五四運動證實了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覺醒年代》觀后感心得,歡迎閱讀!
《覺醒年代》觀后感心得1
最近,我觀看了電視劇《覺醒年代》,讓我感慨萬千。
新生的中華民國在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不甘沉淪,一心想著救國,他們經(jīng)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fā)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yǎng)國民的獨立人格,并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lǐng)域的革新運動,才能使中國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才能推動現(xiàn)代科學在中國的發(fā)展,徹底消滅舊中國,建設(shè)新中國。
“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是中國共產(chǎn)_上一段廣為傳頌的佳話。那么“南陳”與“北李”是如何認識,并走到一起的呢?他們的第一次交手,談論的是什么問題?劇中一開篇,就展現(xiàn)了陳獨秀與李大釗相識的過程。
開頭幾集,于和偉扮演的陳獨秀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激情卻不用力過猛,有氣場卻不虛張聲勢。既展現(xiàn)了先進知識分子的深邃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無可奈何。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在民國時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盡畢生的全力在令世人覺醒,他們用青春的光芒驅(qū)散著封建世俗的迷霧,他們用熱血的一生續(xù)寫著中國的歷史篇章,他們用赤誠的愛國心造就了新文化運動。
我想象著,想象著自己站在歷史稱之為滿是黑暗的“鐵屋子”里,外面隱隱約約地透來一束耀眼的強光,我沿著光的方向眺望,那是他們的模樣。每當我想起新文化運動,我的心情總是久久不能平復,若用八個字來代替我的心境,那便是“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陳延年說過“即使面前等待我們的是無數(shù)次的失敗,我們也會堅定不移的走下去。”這句話是他在19歲時面對困境時堅定說下的一句話。陳延年,1898年生,是陳獨秀先生的長子。早期信奉無政府主義,1922年6月時與趙世炎、周恩來一起創(chuàng)建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并擔任宣傳部部長。1927年7月4日在上海龍華看守所英勇就義,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展現(xiàn)出革命者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享年29歲。
同樣為了革命事業(yè)而奉獻自己生命的中國青年還有許多,如:提出“要革命就會有犧牲”的趙世炎同志、一邊高呼著“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口號,一邊昂首走向刑場的鄧中夏同志;在監(jiān)獄中雖飽受酷刑但仍樂觀地說出:“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換來的幸福吧”的陳喬年同志...他們都用盡自己的一生在奮力地踐行一件事,那就是“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覺醒年代》觀后感8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那么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覺醒年代》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覺醒年代》觀后感1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為了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在中共廣播電視臺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了一部反映建黨歷程的電視劇——《覺醒年代》。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的《青年雜志》,以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為背景,講述了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認識到走上不同人生道路,展現(xiàn)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建黨的歷史。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新青年》,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還將他們稱為“德先生”和“賽先生”,整個中國為之一振;《新青年》實行同人編輯,宣傳新文化、新思想,在蔡元培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學日新月異,之后魯迅的《狂人日記》《孔乙己》也相繼問世;在這之后,十月革命一聲炮響,打響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從此之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普遍傳播開來。
在五四運動時,為支持學生運動,陳獨秀和李大釗起草《北京市民宣言》,號召學生、商人,工人等,以直接行動對社會實行根本改造,并親自上街散發(fā)《北京市民宣言》。陳獨秀在散發(fā)宣言時被捕,五四運動風靡全國,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中國代表拒絕簽巴黎和約,取得巨大成果。
以上就是覺醒年代觀后感作文600字的全部內(nèi)容,2021年《覺醒年代》觀后感范文800字 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后感學習心得素材 電視劇《覺醒年代》觀后感【篇一】 《覺醒年代》是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的優(yōu)秀電視劇展播劇目。 在劇頭,我們了解到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進入空前慘烈的第二年,趁德國在歐洲戰(zhàn)場分身乏術(shù),日本加緊了在中國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