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作文預測及范文?【篇一】2021高考作文1000字范文 某高校開設種田必修課,學生夜里打手電種油菜,新聞一出,立刻引發(fā)熱議,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更有抨擊者,但無論何種反應都體現(xiàn)了大眾對高校教育、對人才培養(yǎng)的一種關注、一種思索。 親歷勞動,方知奮斗。那么,2021年高考作文預測及范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在振華中學高三(6)班的班會上,同學們交流了自己喜歡的名人名言,下面兩則名言引起了大家的激烈爭論:
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海明威
一個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有如一顆隕落的流星,連一分熱也不會留下來。——羅曼?羅蘭
同學們見仁見智,看法不一。為將認識引向深入,班級準備舉行一次辯論賽,正方觀點為“人之立于世,重視自我更重要”,反方觀點為“人之立于世,重視外界更重要”。
請你選擇一方加入其中,寫一篇辯論詞,闡述已方觀點,并駁斥對方觀點。
要求:結(jié)合材料,聯(lián)系生活,自選立場,確定立意,自擬題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篇一】2021年高考作文題目預測及范文
尊敬的對方辯友:
大家好!正如海明威所言:“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我方堅定認為:人之立世,須重自我!
尊敬的對方辯友,您方認為“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連一分熱也不會留下來”;而我方認為,破松見貞心,裂竹見直文,人立于世,須鑄“修身”之基。
《禮記?學記》有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清華大學教授格非曾在一次大一新生開學典禮上說過下面這樣一段話:
一位從美國回來的學者曾經(jīng)說清華大學的畢業(yè)生去了美國之后,學業(yè)大多十分優(yōu)秀。他們中的很多人能比較容易進入秀的前20%,卻很難進入最頂尖的前5%行列。
在我看來,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或許還涉及我們對于成功的理解和定位。如果我們把世俗的、功利化的成功作為的目標,這些目標一旦實現(xiàn),比如進入歐美、有一份穩(wěn)定而待遇優(yōu)厚的工作等等,我們奮斗的動力會隨之失去……如果我們沒有獲得超越于一般功利心之上的真正動力,我們很難去從事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研究。
對于格非所說的追求成功的動力問題,作為一個立志要考個好大學的高三學子,你有什么樣的體驗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要求:結(jié)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題
本題屬于任務驅(qū)動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首先提供了格非教授對“追求成功的動力問題”的闡述,材料的落腳點在“如果我們沒有獲得超越于一般功利心之上的真正動力,我們很難去從事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研究”這句話上,指向了對“真正動力”的理解,對考生的思維方向做了限制,但材料并未對“真正的動力”作限制,題目的開放性還是很強的。
縱觀往年的成人高考作文題目可以發(fā)現(xiàn),都是給定一段材料,圍繞材料的中心話題寫作。成人高考的話題一般都是圍繞著人生、理想、命運、挫折來出題的,2021年成人高考作文題目預測也是從這個方向來出題的。
成人高考作文一般是什么題材
一、閱讀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魯迅在他的《故鄉(xiāng)》的結(jié)尾寫道:“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這段話帶給人們很多思考。請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生活經(jīng)歷,寫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二、閱讀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人生難免遇到波折。面對波折,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作出不一樣的審視和思考,收獲新的人生經(jīng)驗。
請以“波折”為話題,選擇你熟悉的一個方面或角度,運用恰當?shù)谋磉_方式,寫一篇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立意自定,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溫故而知新”是孔子有關學習的著名論述。溫習舊有的知識,能夠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總結(jié)過去的人生經(jīng)驗,可以更好地認識現(xiàn)在,開創(chuàng)未來。
請以“溫故而知新”為話題寫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題目自擬。
【 #高考#導語】高考作文最能體現(xiàn)考生對語言文學的掌握和運用,體現(xiàn)考生的邏輯思維、體系架構(gòu)。因此優(yōu)秀的作文不僅能讓判卷老師眼前一亮,還能讓自己得高分,下面 無 和您一起來看一下2021年高考作文題目預測及范文吧!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說:“一切理解都必然包含某種前見。”“前見”是理解者在認識一種事物之前對事物的先行判斷或者理解。
有時,前見有助于提前認識事物,成為預見。
有時,前見妨礙全面認清事物,成了偏見。
對上述材料,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文題解析】:
本題屬思辨性新材料作文,旨在引導考生結(jié)合自身實際生活,圍繞生活中出現(xiàn)的“前見”問題展開討論,主要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引導考生對前見(預見、偏見)進行多層面(如社會層面、制度層面、文化層面、群體特征層面、個人經(jīng)驗層面等)的思考分析,并能提供理性而又切實可行的策略和方法,且表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重點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拋卻偏見,使前見成為預見。
2.融合視閾,化“偏”為“預”。
【 #高考#導語】人們常說得作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高考,其實這話一點兒也不夸張,作文在高考語文占分高達60,超過了整個語文總分的三分之一,因此大家不得引起重視,把握每一次寫作文的機會。下面要給大家分享的是2021年高考作文題目預測及范文,希望大家可以看看其他同學寫的,再來和自己對比一下,找找差距,繼續(xù)加油。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幾個行人順著河岸趕路。他們來到一處高地,望見一條大船順流而來。于是他們就站在那里等待它靠岸。當船靠近一些時,他們感到那是一條小船,不像先前想象得那么大,可仍然盼望它到來。等完全靠近時,他們看見原來是一堆樹干。于是有人失望地說:“它什么都不是,我們白等了。”有人卻說:“不如我們把它們綁成木筏,乘上木筏順流而下,也很好啊!”
要求: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一)試題分析
本次作文為比喻類材料作文,此類作文所給材料可能是一段含有比喻義的話、也可能是還有隱喻的漫畫、還有可能是寓言故事等,多揭示人生哲理或生活智慧等。對于比喻性的題目,要把握喻體的特點,弄清喻體含義;既要有整體意識,不能只抓一點不放,又要選擇立意;要善于從所提供的材料找到理解的突破口(關鍵句);寫作過程中要將喻體和本體結(jié)合起來寫,不可偏廢一方。
以上就是2021年高考作文預測及范文的全部內(nèi)容,【篇一】2021年高考作文題目預測及范文 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說:“一切理解都必然包含某種前見。”生活中,有時,前見有助于提前認識事物,成為預見。有時,前見妨礙全面認清事物,成了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