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 的古詩?惠崇春江晚景 其一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其二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譯文一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那么,惠崇春江晚景 的古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惠崇春江晚景
朝代:宋朝 作者: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里來了。
注釋
惠崇(亦為慧崇):福建建陽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詩能畫。《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畫名,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錢鐘書《宋詩選注》中為“曉景”。諸多注本,有用“曉景”、有用“晚景”,此從《東坡》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蔞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種。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魚的一種,學名“鲀”,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于我國沿海和一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上:指逆江而上。
創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是蘇軾于公元1085年(神宗元豐八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為惠崇所繪的《春江晚景》兩幅所寫的題畫詩。一說此詩作于江陰。本首詩是其第一首。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曉景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學家蘇軾的作品。
全詩如下: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全詩譯文: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是蘆葦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里來了。
賞析:
詩的首句“竹外桃花三兩枝”,隔著疏落的翠竹望去,幾枝桃花搖曳身姿。桃竹相襯,紅綠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愛。這雖然只是簡單一句,卻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顯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細密,就無法見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節,點出了一個“早”字。春寒剛過,還不是桃花怒放之時,但春天的無限生機和潛力,已經透露出來。
詩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鴨先知”,視覺由遠及近,即從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蕩漾,好動的鴨子在江水中嬉戲游玩。“鴨先知”側面說明春江水還略帶寒意,因而別的動物都還沒有敏感到春天的來臨,這就與首句中的桃花“三兩枝”相呼應,表明早春時節。
詩的三四兩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兩句詩仍然緊扣“早春”來進行描寫,那滿地蔞蒿、短短的蘆芽,黃綠相間、艷麗迷人,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
惠崇春江晚景詩句如下:
1、《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詩文: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洄游到江河里來了。
2、《惠崇春江晚景·其二》
詩文: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譯文:北飛的大雁就像那向北歸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點掉隊離群。遠隔千里就已經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風雪了,還是再在江南度過半月的春光時節吧。
蘇軾經典名句: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臨江仙·送錢穆父》。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望江南·超然臺作》。人間有味是清歡。《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惠崇春江晚景
蘇軾
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其二
兩兩歸鴻欲破群,
依依還似北歸人。
遙知朔漠多風雪,
更待江南半月春。
《惠崇春江晚景》是蘇軾所作的一首描繪早春時節桃花開放,鴨子在水中嬉戲的景象,顯示了春天的活力,全詩洋溢著一股濃厚而清新的生活氣息。
以上就是惠崇春江晚景 的古詩的全部內容,惠崇春江晚景 朝代:宋朝 作者: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長滿了蔞蒿。